#Sam Altman

宝玉
5天前
Sam Altman 也承认一些人对特定 AI 模型产生了多么深厚的感情,突然弃用那些用户工作流程所依赖的旧模型,是一个错误。 --- Sam: 如果你一直关注 GPT-5 的发布,你可能会注意到一件事:一些人对特定 AI 模型产生了多么深厚的感情。这种感情感觉上与人们以往对其他技术的依恋有所不同,也更为强烈(因此,突然弃用那些用户工作流程所依赖的旧模型,是一个错误)。 这正是我们过去一年左右一直在密切关注的事情,但它仍未引起主流的太多关注(除了我们发布的一次 GPT-4o 更新,因其过于谄媚而引发讨论之外)。 (这只是我目前的想法,尚不代表 OpenAI 的官方立场。) 人们曾以自我毁灭的方式使用包括 AI 在内的技术;如果一个用户精神状态脆弱且容易产生妄想,我们不希望 AI 加强这一点。大多数用户能够清晰地划分现实与虚构或角色扮演的界限,但仍有少数人做不到。我们将用户自由视为一项核心原则,但同时,我们对引入伴随新风险的新技术也感到一份责任。 对于那些难以区分现实与虚构的用户,鼓励其妄想是一个极端的例子,我们很清楚该怎么做。但我最担心的,是那些更微妙的问题。未来会出现大量的边缘案例,我们通常计划遵循“将成年用户当作成年人对待”的原则,这在某些情况下也包括与用户进行一些“推拉”,以确保他们得到的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。 很多人实际上把 ChatGPT 当作某种形式的治疗师或人生导师来使用,即使他们自己不这么说。这可能非常好!今天,已经有很多人从中获得了价值。 如果人们能获得好的建议,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提升,并且生活满意度逐年提高,那么即使他们大量使用并依赖 ChatGPT,我们也会为创造了真正有用的东西而自豪。但反过来说,如果用户与 ChatGPT 的关系是,他们谈话后感觉良好,却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自己长远的福祉(无论他们如何定义福祉),那就是坏事。同样糟糕的是,比如,一个用户想要减少使用 ChatGPT,却感觉自己做不到。 我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未来:很多人在做最重要的决定时,会真正信赖 ChatGPT 的建议。尽管这可能很棒,但却让我感到不安。但我预料,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即将到来,很快就会有数十亿人以这种方式与 AI 对话。所以我们(我们指整个社会,也指 OpenAI)必须想办法让它成为一个巨大的、正向的推动力。 我认为我们很有机会把这件事做好,原因有几个。与前几代技术相比,我们拥有更好的技术来帮助衡量我们的表现。例如,我们的产品可以与用户对话,了解他们在实现短期和长期目标方面的进展;我们可以向我们的模型解释复杂而微妙的问题,等等。
写在 GPT-5 发布之后,关于 Sam Altman 的「阳谋」和如何定义下一代的 AI 搜索,或者 AI Native 的搜索引擎 (以及,Perplexity 这种并不是真正的 AI 搜索的最终形态) 昨天同事在 Refly 群里丢了一张如下的 ChatGPT 改版图,乍一看几乎所有人的反应是「GPT 没活了」连界面都改没了(笑 其实猛的一看,这不就是 Google 最初的样子的? 其实 OpenAI 不是一直没活,而是一直朝着 AI 时代的 Google 前进! GPT-5 的发布,核心的几个指标大家看清楚了吗 自动路由、极大上下文、便宜 10x 的输入 token、极速的输出、极强的边思考边进行工具调用的能力、极强的逻辑/全栈编码能力 有了这些,用户基本上可以无脑的输入「搜索内容」,然后 GPT-5 自动路由,自动快速检索,边思考边快速输出富交互的内容,这是一个范式的巨变 (在 ChatGPT 这样一个量级的产品里,这里每去掉一个按钮,在保障效果的前提下,都是对流量提升的倍数提升) 这才是 AI Native 搜索该有的样子,而这 ChatGPT 向下一个 10 亿甚至数十亿流量入口迈进的坚实的一步 而 AI Native 搜索达成流量入口之后,各种 *-Canvas 承接搜索之后内容的编辑 - 协作 - 再输出,也就是 AI Native Office ,一整个闭环了 OpenAI 靠 GPT-5 直接拿下了 PC 互联网两大超级应用 90% 的使用场景(搜索+Office),接下来就是等 GPT-5 后续的迭代,更快的速度,更低的成本,然后解锁全新除开积分订阅的商业模式 --- 一些其他的我一直很疑惑的思考,就是,为啥 OpenAI 一直做不好 AI Coding? GPT-5 之后就有了答案,其实并不是不想做,而是实际上 OpenAI 一直在等一个机会,就是模型真正发生像人一样的 「智变」的机会,就是从 O3,或者 Deep Research 开始,一边思考,一边使用工具,在思考中使用工具,在输出中使用工具 有了这样的「智变」之后,再加上「逻辑编码」能力,就迎来了 GPT-5 的时刻,现在可以一口气直接输出整个 Repo 级别的完整代码和全栈逻辑,还原度,实现逻辑,细节都非常到位 举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,你就知道 Claude Opus 4.1 vs GPT-5 的变化,比如你让 Claude 初始化一个 TS 全栈的 React + Express 项目,Claude 会逐行写代码创建文件而非使用脚手架,比如 Vite/Express-generator,即使你明确告诉他,而 GPT-5 切切实实直接调用了这两个工具完成了初始化,并在这个基础上细粒度的完成了整个全栈逻辑 这就是「智变」时刻,GPT-5 靠模型路由,速度/成本,thinking + tools 组合调用,极致的编码能力,完成了一口气的反超,再次拿回整个 OpenAI 的大幅度基础模型领先的身位 只能说在这个时刻开始,我又回到了 2 年前拿到 GPT-4 时候的忐忑的心情,当时我觉得人类好像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智能时刻,而经历了两年搁浅之后,在今天的 GPT-5 身上,我又一次感受到了这个巨变时刻和忐忑 也许今年不只是 Agent 的元年,LLM Scaling Law 也并没有放缓,而只是在「突变」前一个短暂的缓冲,就像你用迅雷下载软件到最后 99% 的时候要等很久一样 而在今天,这个突变「蹦」的一下,发生了,很难想象接下来的 2025 年和未来的很多年,人类与 AI 的共生关系的变化 激动、焦虑、兴奋夹杂在一起,此刻,作为一名 AI 时代的创业者,我竟然一时之间感觉脑子轰鸣,也许此时此刻每一位创业者都应该停下来,短暂的思考一下,这一次 GPT-5 的发布,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,哪些可以做加法,哪些可以做减法,怎么样才能不被智能提升的车轮给碾压掉 共勉 第一次写这么长的推特内容,文笔有限,欢迎大佬们轻点喷(
宝玉
2个月前
华尔街日报:Sam Altman 与乔纳森·艾维合作神秘新设备:OpenAI史上最宏大的计划 作者:Berber Jin OpenAI的CEO Sam Altman 日前首次向公司员工透露了他正与苹果前首席设计师 乔纳森·艾维(Jony Ive) 联手打造的神秘设备。这一创新计划被Altman形容为: “我们公司成立至今最大的一个机会。” 创造1亿个“AI伙伴”,进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周三的内部会议上,Altman公开了计划细节: OpenAI将以65亿美元收购艾维创建的初创公司 io,并赋予艾维广泛的创意与设计决策权力。这笔收购在Altman看来,“有望为OpenAI带来1万亿美元的市值增长”。 艾维在会上回忆起自己过去与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·乔布斯的密切合作,称自己与Altman之间的默契与合作也“深刻非凡”。 新设备的初步构想:隐形但无处不在的AI伴侣 Altman与艾维虽未完整揭晓新设备的真面目,但还是透露了几条重要线索: - 设备将能完全感知用户的环境与生活状态; - 外形低调,不会影响日常生活,可以轻松放进口袋或放置在桌上; - 它将成为继MacBook Pro和iPhone之后,人们桌面上的“第三台核心设备”。 《华尔街日报》此前报道过,这个新设备不是手机,也不是眼镜,因为艾维对可穿戴设备有所顾虑。 两位创始人希望借助这一设备,让用户逐渐减少对屏幕的依赖。艾维甚至提出,“这将是一场全新的设计运动”。 Altman表示,这种设备未来会发展为一个“设备家族”,类似苹果产品那样软硬件高度一体化。 保密为先,迅速实现规模量产 Altman在会上强调,“严格保密是成功的关键”,防止产品过早曝光、被竞争对手抢先复制。 艾维团队几个月来一直与供应商洽谈,力争迅速实现大规模量产。Altman表示,他们不指望一夜之间出货1亿台,但目标是在明年末正式发布产品,并且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达到1亿台的出货量。 OpenAI野心勃勃,押注硬件背后的战略布局 Altman此次的计划展现了OpenAI巨大的野心,不仅局限于AI模型,而是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,包括: - 投资数千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; - 企业级技术服务; - 聊天机器人; - 个人机器人。 挑战巨大,但押注新设备势在必行 在科技行业,新硬件的推出一直充满挑战,尤其要面对苹果、谷歌这样资金雄厚、市场主导地位明显的巨头。 此前,另一家由苹果前高管创办、Altman也投资过的公司Humane推出的“Ai Pin”设备未能取得成功,难以赢得消费者认可。 此外,OpenAI目前仍处于巨额亏损状态。去年秋季,公司曾向投资者透露,预计在2029年之前无法盈利,累计亏损可能达到440亿美元。 尽管苹果和谷歌在AI技术上有所落后,但大多数投资者仍认为,这两家控制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巨头,将成为大众接触AI工具的主要渠道。 因此,对OpenAI而言,打造自主设备是直接触达消费者的唯一途径。 从合作到并购,催生一场新科技革命 会议中,Altman与艾维也回顾了双方过去几年合作的发展历程: - 18个月前,OpenAI的产品副总裁 Peter Welinder 就开始与艾维团队合作; - 双方在去年秋天首次对一款具体设备产生兴趣; - 最初的设想是艾维的公司生产搭载OpenAI技术的设备,但Altman逐渐意识到,设备不能只是外围附件,而必须成为用户与OpenAI互动的核心载体。 Altman甚至提出: “我们都对一个想法非常兴奋:只要用户订阅ChatGPT,我们就直接寄送新的电脑给他们使用。” Altman指出,尽管ChatGPT已经颠覆了人们对技术能力的期望,但用户仍停留在传统的使用模式中:打开电脑、访问网站、输入文本再等待回答。 他表示: “这还不是我们梦想中的科幻场景,AI本应该更直观、更无处不在地为人们提供帮助。” (以上内容译自《华尔街日报》)
宝玉
4个月前
宝玉
6个月前
在本次 OpenAI 联合创始人兼 CEO Sam Altman 及团队(Mark Chen、Kevin Weil、Srinivas Narayanan、Michelle Pokrass、Hongyu Ren)的问我任何事(AMA,Ask Me Anything)中,核心话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: 1. 新功能与版本规划 • 高级语音模式 将继续迭代升级,并有望在后续版本(包括未来的 GPT-5)中得到更紧密的整合。 • 图像生成 功能会有重要更新,团队表示“值得等待”,预计还需要一段时间才会面世。 • 新的 O 系列 模型(如 o3-mini、o3-mini-high、O3 Pro)正在不断完善,并将逐步整合记忆、任务、Canvas、Operator 等各种功能。 2. 价格与订阅 • Plus 订阅目前不会涨价,Sam Altman 甚至透露希望在未来可以降价。 • 针对 O 系列的使用额度,Plus 和 Pro 用户享有不同使用上限;Pro 用户更倾向于“大量调用与无限次使用”的场景。 3. 开源与链式思维可见性 • Sam Altman 认为过去在开源问题上可能“站在了错误的一边”,团队正在考虑更积极的开源策略,但这并非眼下的首要任务。 • 对于 Chain-of-Thought(思维链)可见性,团队明确表示会“尽快”提供更详细、实用的可视化结果,给用户和研究者参考。 4. 上下文窗口与工具化 • 他们正在努力提升上下文窗口的大小,但尚无明确的发布日期。 • O 系列模型将具备更强的工具使用能力(如检索、阅读文件等),并在推理链中动态调用这些工具。 5. 未来展望与硬起飞 • Sam Altman 提到,和过去相比,他认为 AI 的快速起飞(fast takeoff)可能性更高,呼吁业界与公众需要认真思考并准备应对。 • 在更长期的愿景中,OpenAI 团队认为 AGI 或类 AGI 系统将加速科学发现,让机器人在现实世界中执行有用的工作。 本次 AMA 涉及从定价、功能演进到对未来 AI 形态的畅想,内容丰富。读者若对 Advanced Voice、O 系列、Chain-of-Thought 可视化、开源策略 或 硬起飞等议题感兴趣,可重点关注 Sam Altman 及团队的最新解答与后续动态。 完整内容翻译见评论